锡耶纳未来生物技术学院举办意语教学质量提升工作交流会

发布者:罗来武发布时间:2025-09-19浏览次数:14

言有物而行有恒,思无涯而教无倦。南通大学锡耶纳未来生物技术学院于919日召开意语教学质量提升工作交流会,此次会议由院长徐一鸣主持,其他相关领导及中外意语教师共同参与。以语言教学为舟,载文明互鉴使命,扬合作办学之帆。

一、教学之道,贵在诚勤

会议伊始,院长徐一鸣以温润之言致欢迎辞,对中外意大利语教师加入“锡耶纳大家庭”表示诚挚感谢。其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语,强调学院以开放包容之姿,融汇中外师资之力,共谋意语教学新发展。

会中,副书记王杨强调,全体中外意大利语教师必须严格遵照并执行南通大学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与行为准则。她指出,高尚的师德是立教之本,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根本保障。中外教师应共同恪守职业道德,以身作则,将良好的师风师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持续提升教学质量、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筑牢根基。

教学副院长金晶亮从制度层面切入,阐述意大利语教学规范与质量保障机制,“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教学管理亦当如是,须以明晰的规范为纲,以持续改进为要,方能保障语言教学的系统性与科学性。

副院长钟非则以一段流利的意大利语自我介绍,瞬间拉近了与外籍教师的距离。语言不仅是工具,更是文化与情感的载体。其言如《论语》所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自身对意语的热爱,激发了全场对语言教学的热情与共鸣。

教学管理主任石雯就意语课程安排与质量监督机制向外教作出说明,并透露学院将推行院长与督导协同听课制度,切实保障课堂质量。这一举措恰如源头活水,为学院意语课程质量的提升注入了持续的动力与生机,充分彰显了学院对教学过程慎思明辨和持续优化的高度重视。

外籍教师亦踊跃发言,提出课程进度需更具弹性、教材需本土化适配、学生学情数据需进一步开放等建议。一位意籍教师坦言:“语言教学不是单向灌输,而是双向适应。”他们希望与中方教师共建教研机制,协同破解教学难题。这番对话,正是《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治学精神的生动诠释。中外教师互为师友,在差异中寻求共识,在交流中激发新知。

二、以语通心,以教载道

语言的背后是思维与文化的碰撞。外教所提出的“本土化教学资源”“学情数据支持”等建议,不仅关乎教学方法,更触及跨文化教育的核心——如何让意大利语学习既保留原汁原味的文化底蕴,又契合中国学生的认知习惯。

学院领导班子与外教逐一商榷、反复推敲教学方案的过程,正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实践,以持续迭代的精神打磨教学细节,以学生发展为本位构建真正有效的国际化课堂。

三、道不远人,教无止境

此次会议不仅是锡耶纳学院提升意语教学质量的务实之举,更是中意教育合作走向深化的标志。“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学院以立己达人之心共建教学共识,以外引内融之策搭建文化桥梁。

语言教学的本质,从来不只是语法与词汇的传授,而是文明对话的起点。锡耶纳学院以此次交流会为契,正逐步构建起一个尊重差异、激发共识、面向未来的中意教育共同体。文以载道,教以育心。在南通大学锡耶纳学院的课堂上,意大利语不再是一门陌生的外语,而是中意文化互鉴的清泉,润泽学子心田,引领他们通向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