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为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近日,学院红十字分会在校红十字会的组织下,深入南通市新区学校,成功举办了“人道法知识进校园”活动。此次活动打破了传统宣讲模式,巧妙地将历史回顾、知识普及与沉浸式体验相结合,赢得了广泛的积极反响。
一、历史回响:以史为鉴,感悟人道初心
活动伊始,志愿者们借助历史影像资料和文献记载,带领大家回顾了法西斯战争期间,国际人道主义法在战乱中为保护弱势群体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尤其在南京大屠杀中,一个个感人至深的人道主义救援行动案例,使同学们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无情与人道精神的弥足珍贵。通过对历史的深情回望,同学们不仅对国际人道法的起源与核心宗旨有了初步的感性认知,更在心灵深处种下了人道主义的种子。
二、知识课堂:以事为桥,解读人道内核
在知识小课堂上,志愿者以“身边的人道瞬间”为切入点,用生活化故事搭建起认知桥梁。当谈及“普通人的人道责任”时,志愿者分享了“小明看到同学被孤立后,主动邀请其加入游戏并倾听烦恼”的故事,随即抛出问题:“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你会如何践行‘互助’?”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举起一片小手:“我会帮被欺负的同学解围”“我会分享自己的文具给有需要的人”,话语里满是真诚的同理心。
短片播放环节更将氛围推向高潮,短片中反法西斯战争时期儿童流离失所的悲惨画面,与当下幸福学习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让同学们读懂了人道法规则背后“守护美好”的深意。
三、实践闯关:以趣为引,践行人道理念
随着志愿者一声“闯关开始”,“伤员站”“人道救援站”“军事司令站”“炮兵部队站”及“战俘站”五个特色站点依次开放,教室瞬间沸腾,迅速转变成了同学们的“人道实践场”。
在“伤员站”,同学们争分夺秒,围绕标注着“头部重伤,昏迷”“腿部骨折”等伤情的假人,迅速进行判断并排列救治优先级。在“人道救援站”的“两人三足”游戏中,同学们彼此搀扶、默契无间,谨慎地将“抱枕”物资安全运送至“灾区营地”。而在“蒙眼闯关”环节,佩戴眼罩的队员在同伴的精准指引下,巧妙避开“地雷”,顺利将急救包送达目的地。“军事司令站”的讲解生动有趣,问答环节中,同学们踊跃举手,现场气氛热烈。诸如“人道法如何保护平民?”、“对待伤员应采取哪些措施?”等问题,同学们均能迅速且准确地作答。“炮兵部队站”的沙包投掷环节考验着队员们的投递精准度。他们站在规定的界线后,瞄准目标,为小队奋力累积分数。在“战俘站”环节,扮演探望者的同学细致询问“战俘”的遭遇,凭借清晰且准确的描述,为队伍赢得勋章。通过亲身体验,大家深刻领悟了“善待战俘”的人道主义原则。
四、初心传承:以行践诺,铭记人道使命
活动的最后,志愿者郑重强调:“80年前,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捍卫了人类文明;今天,我们学习人道法,正是为了传承尊重生命、互助友爱的精神。”此次“人道法知识进校园”主题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普及,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为孩子们成长为有温度、有情怀、有担当的“人道卫士”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文明传承注入了充满活力的少年力量。
(图文/施旋红十字志愿者)


